3月7日下午,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履行一年一度的約定,參加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陳寶生感慨地說,每次參加聯組會,都能啟發思路、開闊眼界,委員們的真知灼見,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
按照慣例,今天的聯組會上,陳寶生先“交賬”,就去年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介紹了教育部一年來的工作。接著,12位委員就社會關注、業界關心的教育問題一一發言,陳寶生或凝神靜聽,或提筆記錄,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應。
“不能光聽意見,聽了之后得報賬”
“今年我講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個總賬。”陳寶生介紹,去年教育部辦理政協委員提案810件,占政協委員提案的17.5%,有的已經轉化為決策方案開始實施了,有的正在轉化過程中,還有個別的正在研究階段。
當前,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農村基礎教育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去年的聯組會上,有兩位委員就發展鄉村教育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中央剛剛下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已經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教育發展問題有了明確要求,教育部也在著手研制具體實施方案。”陳寶生說,“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在相當長時期是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對此,教育部在加強兩類學校建設中明確了‘百人校’的概念,即小規模學校沒有達到100人的,生均撥款也按照100人撥付;同時大力充實鄉村教師隊伍,去年新增特崗教師8.5萬名,銀齡計劃補充退休教師1萬余名。”
就委員們關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育、美育等開展情況,陳寶生也一一作了回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貫穿各個學段、各門課程、各個專業。”陳寶生說,去年我們做了大量調查,在德智體美勞5個方面都研制了文件,會盡快出臺。在師德師風方面,去年教育部分別下發了高校、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同時配套下發了違反之后的“罰則”。
“文件下發后,師德師風的要求‘長了牙齒’,違反師德師風的,我們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陳寶生說。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素質教育落地,去年教育部出臺了史上最嚴“減負令”,調研摸排了全國40萬個校外培訓機構,整頓了27.3萬個。
“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我們是不獲全勝決不收手。”陳寶生說,“一些違規的培訓機構跟我們打游擊戰,我們就打持久戰;跟我們打麻雀戰,我們就打攻堅戰!”
針對委員提出的改革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陳寶生回應道:“去年我們工科教育最大的收獲,就是下發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新工科的制度框架立起來了。”
針對來自民辦學校的委員所關心的民辦教育未來發展問題,陳寶生表示,《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在修訂,文件出臺后將對民辦教育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各省也在制定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地方條例。
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加強軍民融合……去年聯組會上12位委員提出的12個建議,陳寶生部長一一“交賬”,表示很多意見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到2018年的教育政策決策改革方案中。
“一定要把新課題完成好”
中國的變化,日新月異,新事物新課題層出不窮,這些都為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今天的發言中,不少發言主題都與新課題有關,面對無前跡可尋的問題,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陳寶生態度鮮明:“一定要把新課題完成好!”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的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發言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張政文提出了這樣一個嶄新的重大課題。
張政文表示,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國內各種矛盾交織疊加、集中呈現,高校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多、挑戰不斷加大。他建議,高校要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加強體系和能力建設。
“高校風險防控問題,將是我們長期的大課題。中國的教育有自己的特色,當然也有別人遇不到的特殊風險。我們一定要把防范風險這篇大文章做好,抓住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陳寶生語氣堅定地說,“我們要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
高校“雙一流”建設即將開始第一輪評判。繼去年之后,全國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今天再次發言,就目前高校“雙一流”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意見。錢鋒建議,要加快建立健全評估體系,以推進“雙一流”建設。
“你的意見很好、很及時。就‘雙一流’建設成效問題,教育部已經成立了課題組,今年就要出臺評價標準。”陳寶生說,“我們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建設成效評價的根本標準,實行全方位、多維度、多角度的評價,既反映國家要求,又要展現和突出建設高校特色。”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的發言有關老年教育。倪閩景提出,我國已明確,到2020年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20%以上,“但完成這個目標困難巨大,老年教育推進面臨多重壓力”。
“客觀地說,老年教育是教育部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陳寶生坦誠地說,“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老年教育有自己的特殊規律,我們如何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要,把老年教育做好,滿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是一個新課題。教育部要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把新課題完成好。”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吸引世人目光,與之相關的教育挑戰也隨之而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希望,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深度融合兩地教育,為香港青年開拓事業發展空間。
對此,陳寶生介紹,教育部將聚焦國家戰略要求和香港社會需求,圍繞完善機制、擴大規模、提升質量等方面,助力香港青年成長發展。“洛杉磯的灣區是以IT產業為主,東京灣區是以制造業為主,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一個綜合灣區,我們一起努力,干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大灣區。”陳寶生說。
全國政協委員、火箭軍指揮學院教授張金成就軍民融合推進軍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話題發言。他表示,軍事職業教育發展仍存在宣傳教育不到位、配套法規不到位、平臺建設不到位、督導評價不到位等問題,他希望加快軍地聯合,引領軍事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陳寶生說:“你提的問題很有啟發性。部隊人員在退役以前要有技術儲備,在退役后還有技能提升的需求。教育部已和退役軍人事務部研制了推進相關工作的意見。今年,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工作,使更多的職業教育優質資源服務軍事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