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等地高三年級迎來了復學。許多學校都以“戰疫”為題材,給學生上了特別的開學第一課,或是開展成長禮活動,或是開展其他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等成為高三復學第一課的關鍵詞。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乃至全球治理都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考”。全國教育系統創新教學方式,開展了“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活動。總體來看,這場覆蓋全國兩億多青少年的線上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并為全球疫情防控下維持教學秩序提供了“中國經驗”。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之后,全國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復學。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在各學段學生中,最為迫切、實際上復學最早的就是高三學生。高三學生復課,也就意味著一個地區復學工作的開端。
從媒體報道來看,許多學校高三年級復學后,并沒有急于開展各個學科的輔導和訓練,而是聚焦“戰疫”,通過開學第一課等多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科學防疫、心理健康疏導、體育鍛煉等方面的教育,為學生備考注入強大精神動力。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范圍之廣、歷經時間之久、影響程度之大,遠遠超出了我們最初想象。某種程度上講,社會就是一所好學校,生活本身就是大課堂。目前全球的疫情態勢,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教育場和學習場。對于即將成年的高三學生來說,相比于學科知識的復習備考,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
因此,教育者身上肩負的責任也就越發凸顯。要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之所以能夠有力推進,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最大程度上確保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也在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學校要充分利用復學備考的各種時機,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進廣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要教育學生學會珍惜感恩。學生復學備考的機會來之不易。從世界范圍來看,目前把復學提上日程的國家并不多。可以說,我國學生能夠復學,凝聚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無數醫護人員選擇逆行,堅守奮戰疫情一線,還有許多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積極參與群防群治工作,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研制疫苗和相關治療藥物,沒有他們的堅守和付出,就沒有今日我國疫情良好的防控態勢。為了學校復學,教育主管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學校教師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許多學校進行了多輪的“?”和測試,沒有他們的協同努力,復學工作就不會有這么順利。學校要充分利用好“戰疫”的各種現實題材,教育學生感恩英雄逆行奮戰,感恩每一個普通人的付出。
要培養學生勇于擔當使命。這次疫情,給人類社會提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時代課題。人類將往何處去的“世界之問”,越來越值得深思。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何應對傳統安全以及非傳統安全帶來的潛在隱患和風險?如何構建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以合作共贏、攜手并進贏得未來。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參與未來全球治理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學校要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立志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作出積極貢獻。
總之,學校要以開學第一課為起點,在備考期間充分利用好“戰疫”大課堂,通過成人禮等多種教育形式,常態化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題的教育,讓家國情懷、感恩、責任擔當等精神品質,真正內化為學生的情感、意志、人格和價值觀,并切實轉化為高考備戰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3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