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武漢大學在“九一二”操場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同學們有序掃碼入場,懷著激動的心情參加這場特別的畢業典禮。660名畢業生代表在現場撥穗正冠,15000多名畢業生則通過觀看5G直播方式共同見證自己的畢業盛典。畢業典禮增設了一項默哀儀式,現場參加典禮的師生全體起立脫帽向因新冠肺炎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毫無疑問,今年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都在經歷一個最特殊的畢業季。畢業典禮,是高校為畢業生的學業畫上的句號,也是高校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一環。它不僅是學校向畢業生傳遞祝福和希冀的儀式,也是大學精神傳承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畢業季,畢業生的畢業“儀式感”,或并不只體現在校園內的畢業典禮上,而更在于校園外的特殊遭際,那就是全球疫情流行這個大的時代背景。
一方面,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畢業生們返校、答辯、畢業典禮的改變,都是這種影響的一部分。而這種影響,在另一角度,也是對抗疫的一種參與和親歷。它本身就是一場特殊的考驗,不僅需要大家銘記戰“疫”的共同記憶,同時也正如武大校長所言,從抗疫這本鮮活的“教科書”中,畢業生當汲取更多成長的力量。
另一方面,應該看到,受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今年畢業生需要克服的不僅是暫時的畢業季的困難,可能還有就業、創業上所面臨的新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的更多不確定性。作為應對,它需要畢業生們有良好的心態和應變準備,同時也更需要有轉危為機的行動與擔當,在疫后變化了的世界中重新厘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找準發展之‘機’,打開人生發展的新天地”。
疫情的發展過程,剛好與畢業生們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轉折點重合,它打亂了不少人原本的畢業設想乃至人生規劃,也或為他們由校園向社會的“無縫對接”設置了更多阻力?梢哉f,對于疫情影響的個中況味,畢業生們或理解最深。經此一疫,他們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人生走向與時代、家國的命運息息相關;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社會、家庭、個人的影響,也讓初出茅廬的他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生活的不確定性,從而對未來的人生葆有更加開放和豁達的胸襟。親身經歷和感悟到這些,對于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未嘗不是一種精神上的啟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遭遇,在一個變化著的時代里,年輕人的抉擇、覺醒,往往是形塑社會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力量。疫情帶來的困難,需要畢業生們盡最大努力克服,但疫后的社會恢復,同樣離不開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承擔。這也是一個變化著的時代賦予他們的新使命。因此,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學生的畢業典禮或許不復往屆那般“隆重”,但是時代和社會所給予的“畢業禮”,卻足夠厚重與復雜,足以“回味”一生。
當然,在符合抗疫要求的前提下,也希望更多高校能夠克服困難,盡量為畢業生們提供“最低限度”的畢業儀式感。如媒體報道,為讓畢業生不留遺憾,不少高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畢業典禮,還有高校引入機器人、游戲等創意元素,不少高校甚至承諾將擇期補辦或歡迎2020屆畢業生來年返校參加線下的畢業典禮。這些都值得借鑒。同時,在離校、就業等方面,高校更應該為畢業生們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幫助,在這個最特殊的畢業季,讓畢業生感受到更多溫暖。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作者: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