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教育在線
將民法典精神深植大學生心中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誕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邁向新時代的又一個里程碑。民法典如何盡快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當前值得高校思政課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的重要命題。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要找準教學契合點,把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機統一起來,以法安天下,以德潤人心。民法典第一條就旗幟鮮明地表明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講好道德與法律、德治與法治、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民法典破解了長期以來大學生廣為關注的扶不扶、勸不勸、追不追、救不救、為不為、管不管等道德與法律困惑,為看待和處理高空拋物、高鐵霸座、見義勇為等社會熱點事件構建起法治底線,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新的邏輯場域。民法典融入思政課教學,要把握好結合度,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與教材體系結合釋放張力,與實踐體系結合凸顯活力,與話語體系結合展現魅力,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民法典融入思政課教學須堅持以憲法教育為基礎,突出憲法教育主線。憲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為民法典規定的各項民事權利奠定了憲法基礎。民法典本著人民至上原則對新時代公民權利做了廣泛具體的規定和保障。思政課教師既要講清楚憲法與民法典的權利源流關系,幫助學生建立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公民權利的譜系圖,突出社會主義國家以人民為本的立法宗旨;也要以歷史比較縱線和國際比較橫線為綱,在講授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過程中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匯聚中國法治智慧,詮釋中國法治自信。民法典融入思政課要堅持“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增強憲法價值認同,深化理解憲法精神,系統強化憲法意識。打通憲法與民法典雙向驅動的法治教學體系,可有效拓展時代新人踐履使命擔當和民族道義的教學路徑。

如何處理好知識與觀念的關系、感性與理性的關系、法律規范與法治精神的關系,是民法典融入思政課教學要面對的一個挑戰。一要貼近生活化法律規范,讓學生了解一些實用的民事法律規范,切實指導其妥善處理好實際生活中可能面對的矛盾和糾紛。二要加強學理化法律理論闡釋,幫助學生從微觀的具體認知上升到宏觀的抽象思辨,通過對民法典的理論講授、常識普及、案例分析、觀點辨析奠定深厚的理論基礎。三要提升思維化觀念啟發,通過講述民法典的編纂歷程和民情關切,啟發學生樹立民主法治、遵紀守法觀念。雖然課時有限,章節有限,融入點有限,但是有限的課堂也可以迸發出無限能量,以法律知識傳遞法治思想,以課堂教學連接社會舞臺,以法律事件啟迪法治關注。法律知識僅僅是起點,樹立法治觀念、強化法律權威、培養法治思維才是思政課教學的終點和使命。

講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自身的法治素養和法律意識提升刻不容緩。思政課教師要站在國家長治久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之治的戰略高度,從歷史維度總結經驗、提煉規律,從現實維度聚焦立法熱點、理性回應社會關切,從實踐維度將民法典精神深植大學生心中,推進中國社會法治進步,助力時代新人跑好手中的接力棒。

(作者系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作者:宋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02日第5版 版名:理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