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3月,青島高新職業學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啟動特色高中建設計劃,探索實踐綜合高中辦學模式,實現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的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發展、多元成才的機會。
學校以“全人幸福教育”為辦學理念,以“綜合發展·理工見長”為辦學思路,形成以“面向全體、延緩分流、尊重差異、強調選擇、多元發展”的發展態勢,構建了以“三平臺三模塊”嵌入式課程體系、“規劃指導、資源共享、師資培養、課題引領”為支撐的質量保障體系、基于學生發展的“四維四度四主體”立體育人評價機制,為學生全面素質提升、個性化發展、多元化成長搭建平臺。
構建“三平臺三模塊”嵌入式課程體系
學校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學校、企業、社會”三個平臺,構建“人文課程、職業課程、社會課程”三模塊嵌入式課程體系,厚實文化基礎,培養專業興趣,引導學生科學選擇發展。
建立基于普通高考和職教高考的人文課程模塊。學校精準規劃課程設置,建立普通高考方向、職教高考方向人文課程模塊,突出“必修+選修+專業綜合”的“理工”課程特色,構建靈活的課程管理模式,提供夏季高考及職教高考方向,供學生自主選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嵌入新工科特質的職業課程模塊。學校開發“職業與生活取向的項目課程”,有新工科特質的無人機應用技術、服務類機器人應用技術、智能家居、自動控制、新能源汽車技術、“互聯網+”現代服務等專業校本課程,建立網絡課程資源庫,供學生自主選擇。嵌入“專業基礎課程”“崗位技能課程”,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專業素養,引領學生基于課程統整、試探、分化條件下的生涯發展方向選擇。
嵌入不斷拓展的社會課程模塊。學校拓展新科技、新能源、新工科方面的社會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進青島海信研發中心、特銳德新能源生態科技館等企業和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等高校實驗室,進行研學修習,開拓學生視野,體驗新科技,幫助學生辨識專業興趣,服務學生綜合發展。
創建“規劃指導、資源共享、師資培養、課題引領”的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學生發展指導機制。學校對教師進行青少年規劃師認證培訓,從生涯規劃理論、生涯規劃工具和生涯規劃應用等方面全面培訓,增強教師科學規范指導學生生涯規劃的能力,做好學生普職選擇的引路人;對全體綜合高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講座,進行職業性格及職業傾向測評,培養學生智能分析與自我認知能力,提升學生自主選擇升學和未來職業的能力;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專家講座等,讓家長了解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新時代新高考背景對學生素養的要求,傳遞生涯教育的理念,增強家長生涯規劃指導能力,科學指導學生普職分流、發展選擇。
建立“三聯合三共享”質量提升機制。學校加強與優質高中、普職融通教育集團、知名高校的聯合,在課程資源、師資、教研等方面實現共建共享,不斷提升育人質量。
與優質普高聯合助推質量提升。學校與青島二中建立合作校關系,通過發揮理念引領互通、課程引領互通、教學引領互通的“互通聚能”效應,在教師選聘、課程融合對接、教學資源共享、學生創新實踐及活動交流等方面深入對接,雙方各自發揮優勢資源進行普職融合,實現課程資源、教師、教研的“雙育雙助推”。
建立普職融通教育集團互促質量提升。學校現正在籌辦“青島市普職融通教育集團”,聯合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義務教育學校、高校、社會教育機構等,建立以綜合高中為主體的普職融通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學校課程資源、師資、教研等共建共享、學生學分互認、學籍互轉、職業啟蒙與體驗等途徑,構建教育集團內學校間的普職融通,擴展綜合高中辦學資源。
與高校聯合引領質量提升。學校與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簽署“結對高校 聯合育人”共建框架性協議,充分利用高校實驗室、圖書館、學術報告、高端論壇、特色課程等資源,開展深層次、全方位、多維度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的輻射引領作用,為學生綜合發展提供高校支持,組織學生走進高校研學,在研學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提高學生對“新工科”專業的認知和職業發展方向的辨識能力。
實施“引才培才”師資提升工程。學校通過“引才培才”工程提高師資水平,賦能綜合高中發展。學校通過招聘普教骨干教師、免費師范生、優秀大學研究生等人才“引進”渠道,兩年來共招錄15人充實到綜合高中師資隊伍中;同時實施多渠道、多形式“培才工程”,培養綜合高中教師“跨界”教育能力。合理調配校內師資,選派12名教師先后與青島五十八中、青島二中優秀師資結對跟崗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通過校本培訓自我驅動自主發展、名師引領共同發展、量身定制特色發展、“五子登科”支持發展、制度保障規范發展“五發展”培訓模式,使每個教研團隊組成“動車組”,由名師引領各個動車組快速提速、共同發展。通過綜合高中師資隊伍建設形成“蝴蝶效應”,學校培養出齊魯名師、青島名師、省市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等30余人次,為學校綜合高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實施課題研究引領機制。通過國內外綜合高中辦學狀況調研,開展綜合育人理論研究。“綜合高中辦學模式運行機制研究”等5項課題已獲山東省“十三五”規劃重大招標課題的子課題、山東省及青島市“十三五”規劃課題立項,均已開題開展研究,支撐綜合高中改革發展。
構建基于學生發展的“四維四度四主體”立體育人評價機制
學校構建了基于學生發展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身心健康、社會能力”四維、“滿意度、提升度、發展度、貢獻度”四度、“學校、學生、社會關系、就業單位”四主體的育人評價機制。
構建基于學生發展的“四維”評價內容。學校在評價中注重評價內容的多方位,從學生學習能力、學生選擇發展能力、學生身心健康、學生社會能力四個維度進行評價,引導教師從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生涯規劃、選擇能力、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職業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對學生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價、督評,確保育人質量。
構建基于學生發展的“四度”評價標準。“滿意度”考查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條件、內容、水平與質量的評價,并根據學生滿意情況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度”考量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情況,強調質量評估的增值性,著重評價學生是否有所發展及發展幅度、前后能力差異;“發展度”考查學生在校的教育活動對其未來發展前景、職業生涯發展質量的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潛力及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貢獻度”考查學生畢業后的成長情況、人生價值和奮斗目標的實現情況及對于社會的貢獻情況。
建立基于學生發展的“四元”評價主體。充分發揮“學校、學生、社會關系、就業單位”四方主體,全面全過程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學校評價主要依托學校教師、課程以及校內活動等資源,以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通過學生對自我能力、素養的認知及自我悅納的程度,學生個體對其個人成長目標實現的厘清和認可程度,制定相關指標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就業單位評價是學生就業后由就業單位從德、勤、能、績等方面評價學生的工作態度、職業認同及是否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包括畢業生適應企業需求程度的評價、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發展潛力的評價等;社會關系評價是指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陪伴方和指引者的家庭、親友對學生個人性格、能力和素質的接納和認可程度及評價。
青島高新職業學校綜合高中辦學兩年來,建立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擺脫了高中教育普職二元結構,實現了普職橫向融通。根據學生能力和發展需求,提供了夏季高考、春季高考、出國留學、當兵入伍、就業等適合學生的生涯發展選項。
通過“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學生發展指導機制建設,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自我認知能力、適性選擇、自主發展能力逐步增強,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普職分流、專業選擇。2019級綜合高中188人中有119人選擇轉入職高學習,并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方向,可見綜合高中學生在職業教育認同和普教職教課程選擇方面更理性,自我認知能力更強。
學校以綜合高中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喚醒德育、內生智育、綜合育人、現代職教體系“五大工程”建設,“選擇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幸福發展”的辦學特色凸顯,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校的社會滿意度美譽度逐步提高,《青島日報》、大眾網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綜合高中辦學經驗被作為典型案例,入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19中國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報告》。
(孫洪傳 曲桂蓉 于江峰)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14日第11版 版名:教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