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教育在線
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高校招生就業體系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筆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高校招生與就業工作是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高校招生就業體系。

一、認識上找差距,圍繞“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把五中全會精神真正學深、悟透、弄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并提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照中央要求,我們對新發展階段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加深,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悟透,對新發展格局的把握還需要進一步準確。我們要進一步提高站位,拓寬視野,深化對五中全會核心要義的理解,堅持學用結合,努力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

二、工作上找短板,圍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進一步推動高校招生就業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到高校招生就業工作領域,人民群眾的期盼由“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由“能就業”向“就好業”轉變。為此,我們要在更高水平上建立健全高考公平保障機制。進一步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縮小區域入學機會差距。繼續實施專項計劃,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嚴格規范特殊類型招生,促進招考公平公正。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大力開發政策性崗位,積極開辟市場化空間,持續強化就業指導服務,精準幫扶困難群體,努力讓每一個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都能盡快實現就業。

三、措施上找弱項,圍繞“兩個大局”,進一步推動高校招生就業工作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當前,如何在確保公平的前提下,提高人才選拔的科學性仍是我們要努力破解的重大課題。要著力選拔有志于從事基礎研究、具有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2020年,黨中央針對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形勢,作出了實施強基計劃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各地各有關高校的努力下,強基計劃實現良好開局,新生質量得到各方面充分認可。下一步,我們要推動試點高校進一步優化招生程序,強化培養環節,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真正做到“以大師育大才”,為國家選拔培養一批有志于投身基礎研究的好苗子。要積極為關鍵領域輸送高素質后備人才。指導高校積極向國防軍工、科研單位、高科技企業輸送畢業生,優先滿足關鍵領域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推動高校把畢業生就業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積極引導廣大學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干大事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四、落實上找問題,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進一步深化高校招生就業工作改革。五中全會提出“深化教育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高考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還存在一些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我們要對標對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著力打好考試評價改革這場硬仗。要進一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完善“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錄取機制。突出關鍵能力考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的內容體系。加快完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嚴禁宣傳炒作高考“狀元”“升學率”等。要進一步引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在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中,按照崗位需求合理確定招考條件、學歷層次,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積極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反饋高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環節,促進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五、安全上找盲點,圍繞考試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全力維護高考安全穩定。維護國家教育考試安全穩定是教育系統的重大政治責任。我們要積極應對考試安全的新挑戰,深入推進考試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進一步在壓責任、強監管上下功夫。健全部門協作機制,強化全流程、全鏈條安全管理,嚴厲打擊考試舞弊,加大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作者: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王輝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1日第1版 版名:要聞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