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圖書發力 蔚為大觀
“十二五”時期,出版界圍繞老一輩革命家的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的周年紀念、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以及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策劃出版了大量品質與市場口碑雙佳的紅色圖書,良好態勢延續至2015年最后一個季度,出版的紅色圖書關注領域廣、品種質量高。
熱詞1 經典文獻
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是紅色圖書的重要組成,100余種圖書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聚焦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及其研究。較有代表性的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庫”(人民出版社),該系列圖書以經過校訂的最新譯文,精選匯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重要著述,通過單行本、選編本、摘編本三種形式滿足讀者所需。“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叢書(中央編譯出版社)史料輯錄與研究并舉,推出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生平與事業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相關書信及其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熱詞2 內政外交
54種國家領導人重要論述或著作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等權威大社推出,形成了密集出版態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版)、《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習近平2015年聯合國講話選編》《中國為和平而來》《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等集中展示了國家領導人近年來內政外交的思路與成果,同時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國際通用外文版本面向不同國家和地區讀者發行。
熱詞3 黨情國情
80余種黨情國情紅色圖書在宣揚中國夢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其中,《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讀本》擷取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開展研究;《生死關頭》思考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產生、成長以及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程,學術性與可讀性俱佳。
熱詞4 廉政建設
在中央連出重拳、反腐倡廉新常態逐漸顯現的大局下,黨風廉政教育與“三嚴三實”主題圖書數量保持增勢,結構分布合理,既有《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最新制修訂的黨內法規,也有以《三嚴三實與黨性修養》(中國方正出版社)為代表的實際案例分析與解讀類圖書,該類圖書一般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抓作風建設的新做法新成效出發,選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實際案例,融析理與警示于一體。
人文類
原創提振 交流加深
多出原創精品是出版界貫徹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努力方向與重要目標。數據對比發現,一年來我國本土原創圖書品種增加,質量提升。以中國文學(I2類)為例,2015年10月至12月統計期內出版當代本土原創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5905種,較去年同期增加259種,原創提振的同時,40余種華文文學作品英譯本出版,多國當代文學作品加大引進力度,華文文學與外國文學互動頻繁,交流加深。
熱詞5 國產繪本
繪本將圖畫與文字巧妙結合,是培養兒童閱讀興趣的有效讀本。2015年我國國產繪本與繪本圖畫師接連摘得獎項,民間繪本館快速增加,某種意義上,繪本已成為我國童書出版的新藍海。
數據顯示,統計期內文學(I類)繪本共計1886種,816種為我國原創出版,國產與引進比率約1:1.3,本土原創比重較以往有明顯提升。選題上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動物故事等均有涉及,如《中國美麗故事畫本》(湖南少兒出版社)擷取《棗核》《牛郎織女星》《貓哪兒去了》等中國民間故事,展示中華源遠流長的民族特色文化;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策劃的“中華原創繪本大系”由著名童話作家和資深繪本圖畫師聯手打造,獲得多項業內榮譽。
熱詞6 譯介文學
文學具有跨越國界與民族鴻溝的長久生命力,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學互譯項目的深入實施,眾多優秀外國現當代文學作品正快速走進國內讀者視野,統計期內譯介出版了52個國家2532種外國文學作品,較2014年同期增加265種。
由于2015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文學作品譯介在52個國家中尤為突出,名家舊作與大家新作各領風采:針對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誕辰115周年,掀起了其代表作新一輪出版熱潮,20家出版社在四季度推出了22種不同版本的《小王子》;加大了法國經典作家作品譯介力度,出版凡爾納作品58種、雨果作品22種、大仲馬作品14種、巴爾扎克作品12種、莫泊桑作品11種;第七屆中譯法文圖書獎傅雷翻譯出版獎12月頒出,《6點27分的朗讀者》《請中國作證》等獲獎圖書掀起法國當代文學閱讀熱潮;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克萊齊奧的《樹國之旅》《夜鶯之歌》(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名家瑪麗·尼米埃的《沉默女王》(譯林出版社)先后翻譯出版。此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代表作《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及《鋅皮娃娃兵》分別由花城出版社與九州出版社翻譯出版。
熱詞7 人物傳記
人物傳記是歷史讀物與流行閱讀的聯姻,好的人物傳記在發掘整理史料的同時,往往給讀者以哲的思考與善的引導。統計期內人物傳記出版把握了“紅”與“專”兩個特點,前者是指呼應主題出版需要,以紅色人物傳記將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描繪出來,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中共黨史風云人物傳略”叢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的“中共黨史人物傳略”叢書以及中國工人出版社的“中國工運歷史人物傳略”叢書堪稱當中佼佼者。后者則注重發掘我國科技行業領軍人物傳記價值,如航空工業出版社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叢書、中國宇航出版社的“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等聯合編撰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叢書,近期,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個人傳記《屠呦呦傳》。
經濟類
聚焦國策 鼓呼創新
“規劃”“一帶一路”“互聯網”“創業”“創新”“新常態”“可持續”“國家治理”等成為2015年申報出版的經濟類圖書書名高頻用詞。
熱詞8 戰略規劃
發展在于戰略,戰略首推規劃。為迎接“十三五”發展規劃元年,2015年下半年以來,戰略規劃主題圖書出版持續升溫,四季度統計相關圖書50余種。《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文及外文版相繼出版,《“十三五”規劃〈建議〉八講》等解讀圖書及時跟進,與此同時,眾多專家學者積極剖析“十三五”規劃及相關問題,或著眼于宏觀論述,如《“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趨勢和思路》《“十三五”及2030年發展目標與戰略研究》;或著眼于微觀考察,如《“十三五”時期收入分配問題及對策研究》《“十三五”時期促進服務業發展改革研究》;或以國際視角分析發展進程,如《亞太地區一體化新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2016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這批圖書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質量較高。
熱詞9 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與創新升級議題由來已久,相關圖書出版借“十二五”收官與“十三五”啟幕的特殊節點,于2015年四季度達到一個新熱點。《中國產業轉型的時空演進及其機制研究》在綜述國內外產業轉型研究的基礎上,從省域、市域和老工業基地等空間尺度,研究了產業轉型演進規律及影響機制;《“十三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支持政策研究》系統梳理中國產業結構變遷過程和政策演進軌跡,探討了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與戰略機遇。
另有圖書既論全局,也議局部,把關注點細化至某一地區或領域,《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通過對中部崛起發展戰略的內涵分析,提出了改進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和戰略思路;《綠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探討了西部地區高碳型產業結構的原因及其相應的破解思路。
熱詞10 大眾創業
2015年6月,國務院出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公眾熱詞。鑒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互聯網關系緊密,不少圖書聚焦互聯網+視野下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創業相對論》對多個真實互聯網+創業案例進行采訪,結合觀察與思考,再現互聯網+創業的歷程和痛點;《“互聯網+”落地下的新商業模式》介紹了“互聯網+”狀態下百業蓬勃發展的廣闊空間。部分圖書直接服務創業者,《創業者實戰手冊》從創業籌備、識別創業機會、組建團隊、擬定計劃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流程指導;《從0到1教你做微商》《淘寶、天貓、微店實戰一本通》《移動互聯網O2O社群微營銷》等圖書瞄準創業者開展技術指導。
科技類
追蹤成果 科普并舉
追蹤數據發現,科技圖書出版呈現較為明顯的幾個趨勢:與國家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緊密銜接,及時反映我國科技自主創新成果;密切關注與社會公眾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重大議題;注重提升大眾特別是少兒讀者科學素養。
熱詞11 自主成果
出版界密切關注、緊密追蹤我國載人飛船、大飛機、高鐵等重大工程和攻關項目建設過程的自主研發和自主科技成果。載人飛船方面,代表圖書有“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月球軟著陸探測器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該書總結提煉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探測器技術的設計與工程經驗,為探月工程后續任務奠定基礎。大飛機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大飛機出版工程”叢書和航空工業出版社的“中航工業首席專家技術”叢書引發關注。高速鐵路方面,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編寫了《快速發展的中國高速鐵路》(印尼文)、《城際鐵路設計規范》(英文)等外向型圖書,起到了開拓國際高鐵市場的積極作用。
熱詞12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20種圖書將關注點投向公眾十分關心的環境治理議題。有的統觀全局,《“十三五”時期資源環境發展戰略研究》探討了未來五年我國環境保護發展戰略;有的直面問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將對31座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定量估測各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上升對居民死亡風險造成的影響研究,集結成《大氣PM2.5對中國城市公眾健康效應研究》出版;有的探究解決途徑,《霧霾防治與經濟結構優化路徑》以當前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為研究背景,提出了合理的對策措施以促進霧霾污染治理和區域經濟結構優化的“雙贏”;有的站在科學防護角度告知公眾如何防霾,如《霧霾時代的養生密碼》和《霧霾里的生存智慧》。
熱詞13 少兒科普
2015年統計期內申報出版少兒科普圖書共計1244種,除Q類(生物科學)以627種的出版量高居榜首外,其余門類出版量保持穩定,在50~170種之間浮動,合計占自然科技類圖書數量比例的9.6%;引進圖書433種,本土圖書811種,本土超過引進;899種圖書從屬于149個叢書系列,叢書率約72%。數據表明,少兒科普出版青睞套書化、叢書化生產,注重打造科普圖書品牌,例如著名科普圖書品牌“哲人石”叢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自1998年底開始出版以來,已有100多種圖書面世,近期又添《我的美麗基因組》和《冬日的世界》兩種新書;橫跨多種學科門類的“小書蟲讀科學”叢書68種由作家出版社集中推出;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劉興詩爺爺講述”叢書是著名科普作家劉興詩潛心創作的結晶,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學術類
追本溯源 守正出新
從數據來看,學術出版著眼于學術積累、深化和創新,在典籍的整理、傳承與創新上狠下功夫、廣出成果。
熱詞14 中醫古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在領取諾貝爾醫學獎演講時提到,正是重溫中醫古籍才使她突破了研究困境,印證了中醫古籍的瑰寶價值。近期值得關注的中醫古籍叢書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該套叢書所納108種圖書是對中醫理論研究和中醫文獻研究成果的總結;貴州科技出版社的“中醫古籍臨床比對與新用”叢書是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新近出版《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比對與新用》《古今醫鑒·比對與新用》《仁齋直指方論·比對與新用》三種;中醫古籍出版社的“中醫古籍孤本大全”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的“近代中醫未刊本精選”分別側重收集中醫古籍孤本和未刊本。
熱詞15 辭書辭典
辭書辭典出版立足于我國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厚積薄發,傳承文化,不少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高質量、創新性出版成果不斷涌現。《中國年譜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作為我國第一部年譜辭典,收錄自先秦至當代的人物年譜75900種,涉及譜主4030人,不少年譜是珍本、善本;《南京大屠殺辭典》(南京出版社)是世界上首部以南京大屠殺專史為內容的辭書,是一部兼具學術和科普雙重功能的工具書;《辭源》(商務印書館)經過8年修訂,近日推出了第三版,這本有著百年歷史的工具書在再版過程中借鑒吸取了多年來辭書編纂的經驗成果,甫一出版即贏得社會公眾與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