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柳斌杰:出版產業要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力量

 


柳斌杰 資料圖片

    深化改革 破解難題 推動出版企業打造利益共同體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在您看來,“十三五”時期,出版業發展的目標和需要重點破解的難題分別是什么?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應對之策?

    柳斌杰:近10年來,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改革開放始終走在前列,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4年,我國共出版圖書40多萬種,總印數80多億冊,報紙總印數400多億份,期刊30多億冊,初步奠定了出版大國的地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出版業的發展水平還有不小差距。

    “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也是我國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我國發展的短板不在經濟,而是在文化、醫療兩個方面。從文化角度來說,主流文化體現不出來,邊遠地區文化資源缺乏。

    打造出版強國,我們亟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繼續深化改革。理順體制機制,確立基本制度,這一點出版領域還沒有做到。

    ——深入融合發展。體制、所有制改革不到位,現在融合只體現在表面形式上,本質上還沒有融合起來。

    ——加強內容創新。出版的金礦是內容創新。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不夠,原因在于內容創新能力沒有站到人類文明的高點上。正所謂有“高原”沒“高峰”,不是表現形式的問題,而是內容創新不夠的問題。

    ——推動產業發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文化消費增長速度隨之放緩,影響產業發展。出版業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

    ——提高人才素質。現在還有很多出版人用傳統的思維、手段和市場觀念經營出版業,缺乏突破。沒有高素質的出版人才,就難以策劃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從國內范圍看,出版業有所創新,但從全球范圍還看不出明顯的進步,這也體現出人才的素質問題。

    突破這些難點,一是要通過閱讀、教育,在培養公民價值觀上有所突破,使認同度、文化差異、社會分歧等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二是用5年時間,真正建立幾個國際一流的大型出版集團。三是實現“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出版產業要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力量。四是如期建成出版強國。目前,打造出版強國的基礎已經很好了,出版業要落實好中央的決策,推進全面改革,落實中央“三跨”發展方針,開拓全民閱讀的新局面。全民閱讀是最大的圖書市場,推動全民閱讀符合中央在消費領域做文章的要求。五是尋找發展新空間,在館配、農家書屋之外開拓其他動力和增長點。六是引入共享發展概念,運用互聯網思維,構建作者、編者、讀者的利益共同體,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融合,形成出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我國出版業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您曾說過:“新聞出版的整個制度在‘十三五’期間要基本形成。”在您看來,完善新聞出版制度是否也是任務之一?

    柳斌杰:“十三五”期間我們面臨的重點任務有:

    ——理順體制。要進一步理順主管、主辦、承辦的關系,使更多的經營性出版傳媒單位能夠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兼并重組。新聞出版領域發展的目標是形成一批形態各異、多元化的新型主流媒體,形成幾個國際一流的大型出版集團。現在難以實現就是因為兼并重組不到位,使得結構沒有發生變化,部門所有、地區封鎖、條塊分割,難以形成資源的優化配置。

    ——創新創業。特別是狠抓內容創新,把所有行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產業發展才能維持更好的態勢。

    ——統一市場。市場分割導致渠道不暢。市場不統一、實體和網絡銷售標準不統一、國有和民營銷售不統一、政策和稅收標準不統一,都會極大影響商品的流通和消費者的選擇。

    ——分配制度。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需要落實股權激勵機制。出版企業、出版上市公司如果人人都是股東,參與分紅,成為利益共同體,將會改變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企業內部的收入分配,仍然沒有打破傳統體制,或者是浮動比例很小,不足以激勵人的創造性、積極性。

    加強新聞出版制度建設是“十三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聞出版制度建設包括:新聞出版基本制度更加完善,新聞出版的性質、定位、產權、關系、收益等各方面都要定下來;相關的法律法規基本健全,目前,電影產業促進法已經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公共圖書館法也在加快推進,其他各項有關法律法規正在加緊制定;宏觀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減少政府對微觀經營主體或者市場經營行為的干預,實現去行政化、去庫存、去杠桿;微觀經營管理常態化、制度化;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體系;新聞出版管理、運行、發展適應市場規律、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

    搭交流平臺 推精品力作 專業活動提升展會文化品位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北京圖書訂貨會將給業界帶來哪些驚喜?

    柳斌杰: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大背景下,我們在以往20多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提高辦會水平。本屆訂貨會值得期待的驚喜有:

    一是體現新的出版發展理念。出版界一直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這次又增加了共享的理念,讓出版界與作者、讀者、市場共享出版成果。本屆訂貨會上還將體現融合發展的理念。“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加上出版傳媒界融合發展理念,本屆訂貨會從產品到活動,都把進一步樹立新的發展理念作為重點和目標。

    二是打造產業合作平臺。這次展會上產方、供方、買方聚集在一個大平臺上進行交易和活動,參展單位達到815家,海內外館配商、發行商、新華書店、華文書店以及農家書屋和政府采購機構近3000家,大家帶著讀者的需求、市場的需求進入會場,選擇經銷方向。預計超過50萬人次參與本屆訂貨會。

    三是推介年度精品力作。這次展銷的50萬種圖書中,精品新書達到3萬多種。精品圖書主要引領閱讀方向。西方國家薦書有兩種方式:一是圖書排行榜、展銷會、協會推薦圖書,二是國家領導人推薦圖書。我們在展會上推薦的書目也起這個作用。出版社在展會上用活動、影像等多媒體方式全方位推薦精品圖書,引領社會閱讀方向。

    四是舉辦精彩的專業活動。大家在展會上評書、說書、選書、薦書,開展項目合作等活動,提升了出版的品位,提高了展會的水平。

    五是提供豐富的思想盛宴。在以改革發展、打造出版強國、“十三五”規劃等話題為中心的論壇上,大家分析行業大勢、市場熱點、出版業面臨的問題,相信出版工作者都會在會上得到很好的交流機會。

    六是展示港臺精品圖書。70家港臺出版單位帶來4000種反映傳統文化的精品圖書。

    大眾化 對象化 精細化 系列化 紙書回歸帶動產業變革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北京圖書訂貨會一直有出版風向標的美譽。結合今年圖書訂貨會的備展情況,您認為我國出版物市場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柳斌杰:閱讀與出版密切相關,閱讀方式改變出版市場和趨勢。2016年開年,美國的紙質閱讀全面提升。經過20年電子化沖擊,美國已經感到文化的深度、研究的深度被碎片化快速傳播代替對民族發展帶來的影響。因此,去年美國亞馬遜推出“上架圖書”,選擇網店圖書的精品在實體店上架銷售,解決了網店海量信息難以搜尋的問題。英國比較火熱的是傳統出版的有聲讀物。德國重點發展圖畫書。這些趨勢將對我國出版市場產生新影響。

    出版市場主要有這么幾個趨勢:一是紙質閱讀看漲,實體書店火爆。閱讀不只是知道信息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傳統閱讀人文情懷會逐漸回歸。二是出版物向大眾化、對象化、精細化、系列化方向發展。大眾化是所有精品力作都需要大眾化傳播。對象化是出版社針對閱讀人群文化修養、宗教信仰、年齡結構不同所產生的不同需要,進行對象化改造。精細化是人物、故事的不斷細化。比如近幾年《甄嬛傳》《瑯琊榜》《羋月傳》等影視作品帶動圖書銷售形成的新風尚。以《羋月傳》為例,目前已經有70多種出版物出版,這些出版物把影視作品中的任務繼續細化,受到讀者歡迎。系列化是通過某一個故事實現系列化出版。比如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等都是系列化出版的代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等老牌出版社的學術圖書也是成系列推出。三是兒童、女性、時尚、健康、工業、文學、學術類出版物會成為今年乃至以后幾年高增長的領域,其中工業類出版物比較新,公共圖書館采購最多的就是工業類的書。此外,涉及城市化、高等院校、國際化學術出版物也是高增長的領域。四是融合發展依然是出版的主色調。現在出版產業的業態、內容、技術、形式融合在一起,出版流程的編印發、產供銷、讀用評的環節都融合在一起,這種趨勢還會繼續深入進行下去。五是多形態的發行網絡,重構中國出版市場版圖。在發行網絡中,最有影響的趨勢是網絡加配送書店,互聯網線上銷售和線下配送相結合。其次是融合現代理念,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的多功能閱讀空間,把閱讀變成一種生活和享受。六是有聲讀物、音樂讀物、繪畫讀物等多媒體讀物會與新技術結合更緊密,推動出版業轉型升級。

    推進全民閱讀 強調“雙效統一” 融合發展 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面對出版業發展新形勢,您認為應該如何進一步做好全民閱讀工作?

    柳斌杰:全民閱讀對國民素質的提高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是國家形象的代表。在我國,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已經倡導了10年,這也是我工作的重點。因此,要把全民閱讀工作進一步推動好,推動出臺全民閱讀政策、法律,建立全國性的全民閱讀指導機構。

    此外,要創立一個全民閱讀的基金,表彰全民閱讀的組織者、推動者、參與者。比如北京的全民閱讀就做得很好很實,使男女老少都受益。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您認為出版單位應該如何平衡好“兩個效益”之間的關系?

    柳斌杰:出版界以社會效益為前提,實現“兩個效益”統一是一貫堅持的方針。如何實現統一,確實任重道遠,這就需要出版單位在總體上把握產生正能量的作品數量,要將能夠凸顯文化主流價值的佳作放入選題規劃,從源頭上保障出版物的社會效益。2014年我國出版的40多萬種書中,精品只占10%左右,這個比例還要進一步提高。為此,出版單位要用好政府、企業用于支持精品出版的資金,但也不能依賴資金支持,而是要提高精品力作的比例。多出精品力作,編輯責任重大,特別是出版單位的責任編輯要在策劃選題的時候,站在主流文化的高度上,審視作者的稿件和自己的產品,不斷提升政治與職業素養。此外,管理措施跟得上,才能使先進文化傳播形成風尚。

    目前一些出版物不是社會效益不好,而是由于制度不完善、標準不統一,使得“兩個效益”難以實現統一。對于經濟效益存在一個認識誤區,有人認為精品力作不賺錢。實際上,好書都有好市場,反而那些迎合低級趣味的出版物,雖然一時能夠見到效益,但不能持久長遠。關于社會效益的評價指標,我認為可以從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具備創新內容、傳播正能量等方面來制定。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面對新技術給傳統出版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傳統出版單位如何提升主業,發揮好主陣地作用?

    柳斌杰:傳統出版不能不用新技術,要讓新技術改造出版業。傳統出版要與新技術融合,改造傳統出版思維方式。傳統出版要堅守內容優勢和文化傳統,面向市場提高競爭能力。

    要進一步發揮人才優勢。現在一些年輕有為的出版人、媒體人紛紛轉向新媒體,使得傳統出版單位人員年齡和知識老化,對新事物不敏感。對此,傳統出版單位要加強人才培養,打造有職業素養、有專業修養、有傳播能力的人才隊伍。同時,要善于吸納民間的創造力,與新媒體加強合作,把優秀人才吸引過來。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