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山東:歷史文化展館遍布城鄉

 記住鄉愁有載體 傳承民俗有去處

山東:歷史文化展館遍布城鄉

商行會客廳場景復原、糧行的簸箕和斗、趕集商販用過的撥浪鼓……在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歷史文化展館,一件件老物件昭示著陳莊鎮的悠久商業歷史,讓來過的人印象深刻。在山東,隨著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的深入推進,類似陳莊鎮歷史文化展館的陣地越來越多,成為民眾記住鄉愁、尋找民俗的好去處。

一個與城鎮化賽跑的計劃

山東的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啟動于2015年初。彼時,《山東省文化廳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十大行動》公布,提出要完善縣級博物館體系及鄉鎮、村級歷史文化展示體系,為城鎮化進程中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打造重要平臺。

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趙迎芳認為,工程實施非常及時和必要。“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舊民居被成片鏟掉推平,鄉土文化的根脈如何延續?同時,植根于田園阡陌的民俗,如果沒有地方展示,不久也會湮沒于歷史中。”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實施進度不斷加快。縣級層面,2015年底完成基本布展陳列,突出展示區域內特色歷史文化;鄉鎮、村級層面,“十三五”期間將逐步實現每個鎮、村建立歷史紀念室。

工程實施太快,是否會有應付之嫌?山東在頂層設計層面給予了關注。

《關于進一步推進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要杜絕大拆大建,注重整合資源。位于城市中心的縣級區,納入市級歷史文化展示;沒有博物館也未舉辦歷史文化展的,可利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建立縣域展室;鄉鎮和行政村,要結合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逐步開展。為保障工程順利實施,山東省財政對東、中、西部不同地區累計給予補助資金5250萬元。

以陳莊鎮歷史文化展館為例,展館用房為上世紀50年代的陳莊鎮供銷社門市部,簡單裝修后用于展品陳列。展館避免大興土木,努力從提高展陳水平上下功夫。陳莊鎮居民陳振謙說:“它的形式雖然簡單,卻能讓年輕人了解村史,喚醒鄉土記憶。”相較于動輒花費數億元的設施建設,山東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工程的“軟”特性受到群眾點贊。

打響本地文化招牌的嘗試

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實施至今已一年有余。其間,山東各地在資源整合、展陳大綱撰寫等方面積極創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實施中,紅色文化成為亮點。各地在展陳過程中,注重挖掘本地黨的歷史,特別是黨領導人民群眾在進行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改造、建設等各個歷史階段取得的成就。如煙臺市牟平區專題設立了“膠東革命史圖片展”;東營市廣饒縣劉集村建立了山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保存了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在歷史文化展示中,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展示;聊城市冠縣則將歷史文化展示場所設在魯西北地委舊址紀念館。據統計,山東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中,共設立紅色文化展廳179個。

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另一特點是地方特色鮮明。注重本地文化資源的整理和展示,是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基本原則。工程實施期間,山東各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獨特價值,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展示品牌。如濰坊諸城市以臧克家故居為依托,建立諸城臧氏民俗博物館;濟寧市微山縣突出漁家文化,征集各類湖區特有用具200余件;濟寧市嘉祥縣歷史文化展館突出曾子文化、孝文化、吉祥文化“三大文化”及漢畫藝術、嗩吶藝術、石雕藝術、魯錦藝術、山東梆子“五大藝術”;菏澤市巨野縣則在展示中突出本地麒麟文化。

“做好展陳的過程,就是梳理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的過程。”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認為,歷史文化展示要做到“活起來”“走出去”,務必要創新展陳方式,做到常展常新,讓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民俗老物件講故事。

“軟工程”改變城鄉文化面貌

青島市城陽區后田社區是個有集體企業的大社區,居民人均年收入3.2萬余元,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后田社區更加注重對村史的梳理。在社區文化教育中心,村史館占了大半個空間。“歷史文化展館是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凝聚民心的重要舉措。”后田社區工作人員毛福成說,沒有先輩的努力就沒有后田的今天,記住歷史才能更好地前行。

記者調查走訪山東部分基層地區發現,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的實施,其效果已超出了傳統民俗館的范疇。

東營市利津縣割草窩村,老一輩就有靠“三編”(柳編、草編、葦編)生活的習俗。2015年起,割草窩村建立歷史文化展館,展示“三編”在當地的發展歷程,并邀請掌握編織技藝的村民在館內固定展示。周邊不少村民前往學習,“三編”技藝正成為當地民眾致富的新手段。

“山東在全省基層推行歷史文化展館,絕非‘為了展示而展示’。”李國琳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講了這么一件事,“某縣文化資源豐富,但以往一到周末就沒人了,都跑到臨縣爬山游玩了。他們不是沒有資源,而是沒有把這些文化資源梳理好。農村建起歷史文化展室后,將幾個村的展室串聯起來,規劃了一個精品鄉村一日游線路,人們可以在這兒體驗民俗、采摘瓜果,我認為這很值得嘗試。”

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東基層的歷史文化展館仍面臨展陳內容不夠豐富、運行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徐向紅介紹,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一是“招人”,吸收和招募綜合素質較高的志愿者承擔展館專題講解、管理服務等職能;二是做好融合文章,防止“千館一面”,增強教育性和吸引力,真正做到群眾愿意來、愿意看、看后有收獲。(記者 蘇 銳)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