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該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今年的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在致辭中表示,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要逐步完善學術評價體系,既要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也要探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要著力打造全球化傳播平臺,推動中國學術期刊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期刊同臺競爭,努力提升影響力和傳播力。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致辭中說,我國正迎來科技期刊變革重塑的新時代,目前推出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就是要助力我國科技期刊專業化、數字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學術期刊要堅持價值引領,營造創新協同生態,提升我國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指出,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內在質量和外在影響力達到世界一流。高質量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一刀切,每種期刊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確定的追趕目標,走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對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提出,把握時代脈搏,更好服務大局,科技期刊應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哲社期刊要有針對性地回答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澄清模糊認識,批駁錯誤觀點;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堅持質量第一,努力實現精益求精;勇于改革創新,著力加強學術期刊集群化建設,著力推進傳播能力建設,著力深化發展路徑研究,努力提升活力與競爭力。
17日下午,主辦方以科技期刊與哲社期刊兩大類分別舉行分論壇。18日全天,圍繞學術期刊的質量把控與出版模式創新、學術期刊品牌建設與經營模式、學術期刊的全球視野與國際傳播、構建科學合理的期刊評價體系等主題,受邀嘉賓通過6個分論壇在線分享了經驗和思考。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中國知網董事長王明亮等出席線上開幕式并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