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 尹琨)12月21日上午,《2019—202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在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發布。
《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9881.43億元,較上年增長11.16%,其中,互聯網廣告、移動出版、在線教育、網絡游戲依然穩居收入榜前4位,互聯網廣告、移動出版、在線教育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與之相對的是,2019年,互聯網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的總收入為89.08億元,相比2018年的85.68億元,增長幅度為4.0%,增長幅度呈下降態勢。
《報告》顯示,2019年新興板塊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其中,移動出版收入規模為2314.82億元,在線教育收入規模為2010億元,網絡動漫收入規模為171億元,三者占數字出版收入規模的比例為45.50%。移動出版在數字出版領域的主力軍地位穩固,在線教育已成為數字出版產業中發展最為強勁的部分,網絡動漫整體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在解讀報告時表示,2019年,我國出版業融合發展持續深入,出版單位持續在產品形態、服務模式、平臺渠道、管理機制等方面加快創新,取得顯著成效。出版單位融合發展的思路更加開闊,版權運營意識日益增強,多家出版單位依托優質出版資源,向網絡文學、動漫游戲、有聲讀物、文旅、音樂、影視等領域拓展,效益逐步顯現,實現了內容價值、版權價值和品牌價值的有效提升。出版單位融合發展正在邁向出成果、出品牌、出效益的新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網絡文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網絡文字作品累計規模達2500萬余部,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超過4.5億。
針對2021年數字出版發展趨勢,魏玉山認為有七方面值得關注:一是“新基建”被納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數字出版在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二是價值導向和內容質量將成為數字出版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三是云服務、人機協同將成為數字內容供給的重要模式,5G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加速內容供給的智能化進程;四是短視頻和網絡直播日益成為出版品牌建設的重要著力點和出版機構提供知識服務的新途徑;五是伴隨IP運營生態日益成熟和技術創新,內容產業不同領域之間融合加深,內容輻射半徑不斷擴大,不同圈層之間有了更多交匯點;六是可視化內容將在媒體內容中占據更大比重,新媒體平臺和社交平臺也將進一步加大對視頻內容的優化配置力度;七是培養具有融合思維的全媒型人才成為數字內容產業的迫切需求和隊伍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字出版研究所承擔的《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自2005年以來已連續15年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