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左二)在貧困戶向全保家走訪。
潘瑛矗為村里貧困戶陳華根老人挑水。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 供圖
四任書記接力跑 幸福畫卷十年繪
□本報記者 吳明娟
“當時我們村是窮山僻壤,道路狹窄,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非常落后,村里也沒有什么產業,就是種種水稻,還有少量的油菜。老百姓非常頹廢,沒有精神頭。”回憶起2011年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派駐村工作隊到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開展結對幫扶時的村貌,東岳村黨總支書記楊長家說。
10年時間,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派來四任第一書記,接力帶領東岳村干出了巨變。
1 找對路子 技術幫扶產業發展
王霆煒于2011年7月入駐東岳村。任期內,他與村兩委一起,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千方百計整合各種力量,凝心聚力加快事業發展。
發展產業得有帶頭人,楊長太就是被村干部感動回鄉創業的。2012年,在外打工的楊長太在村干部的感召下,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聽說花卉苗木能賺錢,就租來30畝地,把多年的積蓄全部投了進去。
楊長太回憶:“當時啥也不懂,腦子一熱就上了,結果因為不懂技術,種的苗木全都枯死,老本折完不說,還欠人家七八萬元。”2014年,創業失敗又遭遇車禍的他被定為貧困戶。對于一向好強的楊長太,這不啻一記重擊,他又急又氣,覺得丟人丟大了,干脆關起家門睡大覺,直到楊長家和王霆煒敲開他的門。
除了多次走訪、鼓勵,王霆煒還帶著楊長太跑到信陽農林學院求助,終于把他點醒了,苗木專家范宏偉給他開出兩張“藥方”。當年年底,楊長太的花卉事業起死回生,銷售15萬元。
楊長太說:“原來東岳村最窮的時候,父老鄉親都有自卑的心理。別人一問‘你是哪里的呀’,頭低著,‘我是東岳村的’,聲音很小。通過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幾年的幫扶,老百姓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也挺起了胸脯。一問‘你是哪個村的’,會非常自信地說‘我是東岳村的’。”
2 擴大規模 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2015年8月,張煜開始駐村幫扶。他以加強黨建強基礎,以培育產業促發展,以技術扶貧求突破,探索出東岳村精準扶貧之路。
在得知楊長太“生財有道”,而且是黨員后,張煜主動登門造訪。當時省里、市里都支持發展家庭農場,張煜提議楊長太也建一個,楊長太擔心產品多了銷不出去,張煜便把互聯網這個法寶介紹給了老楊,說可以依托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的云書網把農產品賣向全國。這個建議打消了老楊的顧慮,在鄉政府和工作隊的幫扶下,楊長太的家庭農場很快開張,命名為“四方景”。
為了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張煜克服語言不通、習慣不同等困難,入戶走訪時腿被狗咬流血、檔卡整改攻堅作戰鼻子熬流血,都沒有阻擋他攻艱克難的腳步。在摸清了東岳村家底基礎上,和村兩委研究提出了“抓黨建促脫貧、引技術助增收、育產業求發展”的脫貧致富路子。立足東岳村實際,張煜探索提出精準脫貧“1249”工作法,即“一高二支四步九表”(一高:高度重視,二支:支部支撐,四步:望聞問切,九表:一戶九表)。
在派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張煜設立東岳村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爭取整合各類發展資金2837萬元,推進道路修整、電網升級、坑塘改造,落地傳統村落保護等項目。大力評選表彰道德模范人物,評選最美脫貧之星、最美創業之星、最美保潔之星、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帶動全體村民真正動起來、干起來。
3 建立聯盟 投身抗疫為民解難
2017年11月,東岳村迎來了第三任第一書記賈巍。他帶領致富帶頭人楊長太創立形成以四方景家庭農場為龍頭的東岳村農副產品生產加工產業聯盟,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利益鏈接機制,發動群眾發展稻蝦共作,讓東岳村農產品在統一標準下實現規模化、品牌化經營。確立旅游開發公司的發展方向,打造集生產、觀光、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
賈巍指導楊長太把農貨做成網貨,2019年春節前短短一個月,農場的“萬鄉食尚館·春節大禮包”在網上就賣了40多萬元。2020年,四方景家庭農場收入突破500萬元。
2020年疫情期間,賈巍通過各種手段尋找防疫物資購買渠道,同時在集團領導的協調下,平煤集團為光山縣捐贈了30噸消毒液原液。由于疫情原因導致部分貧困戶無法外出打工,存在返貧風險,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進行摸底排查,為每家每戶就近尋找合適的務工收入渠道。
2020年,東岳村被授予“全國文明村”“河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賈巍個人獲評“河南省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在疫情防控工作表現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
4 直播+電商 叫響品牌農特產品
第四任第一書記潘瑛矗是2020年3月到東岳村的,駐村期間,他充分挖掘東岳村文化特色,創新發展村集體經濟。
潘瑛矗指導村集體成立東岳實業有限公司,打造“東岳”品牌農特產品,并在東岳村文化中心內設置“光山十寶”展銷廳,2020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近40萬元。依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東岳村文化中心和李先念故居、紅25軍足跡等村內紅色資源,協助東岳村成立東岳紅色文化培訓有限公司,大力發展以“旅游+培訓”為重點的旅游產業,打造了東岳村旅游線路和培訓課程,年接待各地游客20余萬人。
2020年受疫情影響,村內農特產品滯銷,駐村工作隊利用集團云書網、百姓文化云等平臺資源,組織多次直播帶貨活動。5月28日,潘瑛矗聯系京東、新浪微博等直播平臺在東岳村開展第一書記電商扶貧網絡直播帶貨活動,現場成交訂單2000多單,銷售咸麻鴨蛋4萬余枚;6月18日,在京東平臺舉辦直播帶貨,讓“農村主播”走上前臺。同時,駐村工作隊還積極協調四方景家庭農場和誠信公司與“扶貧832”平臺、駐村第一書記扶貧成果展銷中心對接,作為供應商入駐平臺,上線100余種產品。
針對東岳村脫貧摘帽后的下一步工作,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元軍表示,集團將把幫扶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全力助推東岳村全面振興。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推出30余種脫貧攻堅主題圖書
火熱脫貧實踐躍動在字里行間
□本報記者 吳明娟
東岳村的脫貧實踐,不只在村里、在云端,也在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的精品圖書中。近年來,集團陸續出版了《時代答卷——來自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報告》《扶貧記》《小村大道》《駐村日記》《河南脫貧攻堅故事會》等30余種脫貧攻堅主題圖書。
體裁不拘一格 真實打動人心
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扶貧記》《駐村日記》《進山日記》等主題圖書。《扶貧記》圍繞河陽縣扶貧工程——清水池水庫的300萬元扶貧款,展現正義與邪惡、忠誠與背叛的激烈沖突與生死較量。本書入選2018年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
該書責任編輯張繼成介紹,本書以小說形式直面扶貧事業中的現實狀況,鞭撻了丑惡,歌頌了英雄,筆法生動,引人深思。
《駐村日記》收錄了吳樹蘭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擔任新蔡縣孫召鎮大吳莊村第一書記期間撰寫的日記,以及工作思路、工作體會等文稿。
吳樹蘭到大吳莊駐村時已經53歲,她帶領群眾埋頭苦干,將大吳莊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600元提高到5600多元。她也獲得“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CCTV2015年度三農人物”等榮譽。張繼成介紹:“這本日記字里行間展現了吳樹蘭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崇高境界和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
《進山日記》則收錄了吳樹蘭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擔任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第一書記期間撰寫的日記。“透過她真誠質樸的筆觸,我們得以看到她在扶貧路上的艱苦探索,感受到她撲下身子與貧困群眾共渡難關的酸甜苦辣。”張繼成說。
在《進山日記》所記載的1000多個日夜里,吳樹蘭和西王樓村2037位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傾聽百姓心聲,幫助村里理思路、出主意、定規劃、謀發展,以十足接地氣的方式和果敢的執行力為西王樓村帶來了發展的新希望。在她的努力下,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8100元,一舉甩掉落后村的帽子。2015年,西王樓村實現全村脫貧,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和縣級平安村。
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河千帆過——王萬才脫貧日記選》,講述了王萬才在脫貧過程中生活、思想和對脫貧攻堅政策認識的一步步轉變過程,特別是脫貧后的王萬才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為該書增添了正能量。
該書責任編輯李祖哲向記者介紹:“我社積極站位、主動發力,策劃出版了‘脫貧攻堅三部曲’,這本書是其中的第一部。”
挖掘典型人物 彰顯榜樣力量
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行金印》展現了吳金印由一個窮孩子成長為一位有責任、有情懷、有擔當的優秀共產黨人的壯麗人生。
該書責任編輯孫憲勇介紹,本書作者跟隨吳金印采訪、生活4年,又根據錄音、筆記、日記等而創作,并經吳金印本人審定,確保了本書的真實性、權威性。全書采用實錄和白描的藝術手法,風趣幽默又深含哲理。該書2019年入選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吳金印是“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太行金印》就著重描繪了他勇立改革潮頭、譜寫改革發展新篇章的奮進之旅。
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脫貧攻堅故事會》(第一輯、第二輯)中,記載了范海濤、韓宇南、陳國廠、原玉榮、宋瑞等“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事跡,以及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駐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工作隊的事跡。責任編輯朱相師介紹,《河南脫貧攻堅故事會》記錄著成功背后的艱辛,記錄著廣大干部群眾用血水和汗水推動脫貧攻堅不斷勝利的生動實踐。這些故事,根植于河南人民群眾,發掘于廣大基層一線,都是河南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真人真事,也是河南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第一書記脫貧攻堅指導手冊》則是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推薦駐村第一書記中的先進人物(沈浩、吳樹蘭、楊傳杰等),基層優秀“名書記”(李連成、裴春亮等),調動多地多領域多部門參與者和作者資源的基礎上,推出的一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
朱相師說,該書從榜樣人物身上找力量,從“老基層”手上找經驗,從第一書記實際工作中找問題,從政策舉措中找方向,從豐富實踐中找啟發。通過榜樣人物、方法指導、案例解析、政策悅讀4個板塊內容,為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農村基層干部、為農服務部門等提供脫貧攻堅的指導。
中州古籍出版社“脫貧攻堅三部曲”之二的《小村大道》于2019年年初推出。李祖哲介紹,該書反映宋瑞由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派駐信陽市息縣彎柳樹村第一書記7年多來,團結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創造性地走出一條黨建引領、文化強心強志、三產振興的扶貧脫貧之路,特別是她“把傳統文化變成農村基層生產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農民好活法”,是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對廣大農村立正氣、樹新風,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聚焦脫貧地域 探尋中國經驗
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時代答卷——來自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報告》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以宏大視野和精微筆法記述國家級貧困縣光山縣脫貧攻堅的全過程。該書責任編輯王豪介紹,《時代答卷》既真實、全面、生動地描述了我國扶貧工作取得的偉大功績,也充滿著思辨和溫度;作品立意高遠,是真正從泥土里鉆出來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故事、有力量的現實主義力作。該書入選2020“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并榮獲2020年河南省第三屆報告文學獎特別獎。
《智慧光山》則全面展示光山的人文歷史,尤其凸顯在精準扶貧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該書責任編輯張志林評價:“本書用美麗的詩文贊嘆光山智慧之道和日新月異的發展光芒,用靈動的筆墨描寫光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智慧之美和發展之美。”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魯山脫貧大決戰》作為中州古籍出版社“脫貧攻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于2020年12月出版。
李祖哲介紹:“這套書講述了脫貧攻堅戰中從一個人到一個村、從一個村到一個縣的脫貧歷程,是一套基層‘脫貧攻堅志’。”
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叢書”(12卷)包含5個振興、7條道路,共計12個品種,叢書內容通俗易懂,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原則、實施模式、實現路徑等進行了全面生動的闡釋。在闡釋的過程中,不僅將實現鄉村振興的典型鄉村案例拿出來,用理論指導,用案例說話,而且穿插了知識鏈接、專家觀點、典型案例等板塊。
研究出版社扶貧系列圖書詮釋脫貧攻堅精神
以真情記錄中國扶貧故事
□本報記者 張君成 李婧璇
在中國宏闊的脫貧攻堅過程中,各層級的模范團隊、各領域的先鋒人物深入扶貧一線,以極大的熱情和力量投身到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他們的身后是一個個真實、立體、深情、飽滿的中國扶貧故事。講好這些故事,將它們傳播于世,是出版單位的職責與擔當。
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所出版的扶貧系列圖書正是對脫貧攻堅精神的詮釋以及對典型事跡、功績和英模人物的真切記錄。
真實記錄和全面總結脫貧攻堅實踐
研究出版社重大題材項目部編輯寇穎丹近日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和督戰的一場沒有硝煙的、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的攻堅戰,此方面的重要內容,是“紀錄小康工程”首先必須予以呈現的,“因為它具有思想統領性、理念指導性——對于出版社相關內容組織與生產來說,也是如此”。
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就能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這項偉績創造了世界反貧困史上的奇跡。在寇穎丹看來,圖書出版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對這個歷史性、世界性貢獻予以真實記錄和全面總結。“每種職業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們出版人的理想就是呈現好每一本書。能夠參與扶貧這樣的重大選題圖書出版,也讓我們覺得十分有職業成就感。”寇穎丹說。
全方位、多層面、多角度呈現扶貧實景,也是研究出版社脫貧攻堅系列圖書的特色之一。這些圖書包括《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中國減貧奇跡怎樣煉成》等。這兩種書結合不同節點的形勢背景、實踐進程,傳達和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系統論述,尤其是精準扶貧理念和行動要領,是對中國貢獻的總結,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起到了引領作用。《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問世不久就受到外國出版商青睞,獲得國際傳播溢出效應。
走進許許多多鮮活人物的內心世界
研究出版社在策劃扶貧系列圖書選題時,十分注意發揮圖書出版的特殊功能,通過講述脫貧攻堅實踐故事,履行出版職責,守住政治站位,傳遞好中國聲音。
該社出版的“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叢書”是一個生動的扶貧故事集,各分冊分別講述井岡山、蘭考、岳西、林西、鹽池、威縣、江口、黔江、玉龍、紅安、龍州、右玉等原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故事。寇穎丹表示:“我們希望讀者可以從這套叢書中看到中國扶貧理論、路線和政策策略的演進過程,走進許許多多鮮活人物的內心世界,領略各級建制組織與團隊、干部與群眾為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心路歷程和奮進步履。”
此外,“中國脫貧攻堅故事叢書”還注重對精神風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挖掘與弘揚,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跳出‘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研究出版社理論與政策研究事業部編輯張立明對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深有感觸,也以此為指導思想進行《扶貧家書》一書的出版工作。
為此,他與作者遇見力歌共同確定了該書的主題是家國情懷,讓每一位“普通人”被“看見”。《扶貧家書》也因此獨辟一個人文微觀視角,以駐村扶貧工作者與家人、與同事、與村民的書信往來為切入點,講述扶貧干部們在進駐扶貧一線后殫精竭慮開展扶貧工作之余的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全面展現扶貧工作者秉承初心、努力奮斗、實干興國的最美奮斗者形象。
以教材形式為扶貧“增效擴能”
扶貧類圖書選題是從火熱的脫貧攻堅實踐中來的,是要回到實踐中、人民群眾中去的。脫貧攻堅戰中需要什么內容,扶貧系列圖書就應該提供什么內容。研究出版社的扶貧培訓圖書系列就是為脫貧攻堅一線的干部群眾提供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持,宣揚和推廣他們的經驗和精神的圖書集群,是為時而作、因用而出、邊讀邊用的圖書大餐。
《脫貧攻堅干部培訓十講》《脫貧攻堅前沿問題研究》等就是這樣的圖書。寇穎丹也向記者展現了其出版成果。《脫貧攻堅前沿問題研究》的出版,深化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的學習和研究,推動相關工作邁向新臺階;打開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論視野,提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創新能力;拓寬了脫貧攻堅研究的理論與話語空間,助力2020年后扶貧工作戰略思路研究;促進了貧困治理研究的國際對話,助力中國減貧經驗國際化。
據寇穎丹介紹,研究出版社相繼推出的扶貧培訓圖書還有:《生態扶貧的理論與實踐》《扶貧扶志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深化扶貧領域改革——貴州探索》《脫貧攻堅創新探索——山東的實踐》等。
想要做好實踐,就要善于總結,以“中國議題”豐富扶貧案例。這類圖書既反映了中國扶貧經驗的個性特色,又總結了具有推廣價值和啟迪性的經驗、做法。如“新時代中國縣域脫貧攻堅研究”叢書,聚焦于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貧困縣全面實施精準方略擺脫貧困案例的研究,旨在記錄脫貧攻堅戰波瀾壯闊的生動實踐,搭建中國縣域扶貧開發案例庫。
走出國門 用圖書推廣中國方案
在做好扶貧出版的同時,研究出版社還注重相關圖書的海外推廣工作。該社國際業務部主任張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推廣脫貧攻堅進程中的中國故事,介紹中國智慧、推廣中國方案,是研究出版社國際業務部的重要任務。如在2020年9月29日,研究出版社參加中國出版集團舉辦的“扶貧類主題圖書推介暨版權輸出簽約儀式”,在線向海外數十家出版社推介扶貧主題圖書,并實現《中國減貧奇跡怎樣煉成——脫貧攻堅案例選、故事選》英語、印地語版權輸出。
對于歐美國家市場,研究出版社與國際知名的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合作,實現了《脫貧攻堅前沿問題研究》一書的英語版權輸出和海外出版,目前該書英文版已經登錄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亞洲等多個地區的亞馬遜官網及書店官網,并啟動全球化的發行推廣。而《扶貧家書》目前已經實現英語、法語、日語、尼泊爾語、吉爾吉斯語、印地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的版權輸出,并申報了2021年“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和“絲路書香工程項目”。
同時研究出版社的“一帶一路”工作成績也尤為亮眼。“《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一書實現了阿拉伯語、英語、印地語、波蘭語、尼泊爾語5個語種的版權輸出,其中英語項目獲得‘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的翻譯資助,英文版將于2021年年底前出版。”張琨如是說。
■專訪
研究出版社執行董事(社長)、總經理趙卜慧——
“這是獨一無二的榮譽”
□本報記者 李婧璇 張君成
“獲此殊榮,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化央企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認可,是出版‘國家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宣傳思想戰線上用實際行動對脫貧攻堅偉業的支持和擔當。這是獨一無二的榮譽。”2月27日,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執行董事(社長)、總經理趙卜慧回憶起出席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時的情景,仍難掩激動。
時間回溯到2017年年初,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接見時任研究出版社總編輯趙卜慧時,雙方經充分交流溝通,提出了體現中國扶貧特色、打造出版專屬領域、記錄脫貧攻堅鮮活故事和生動實踐的“中國扶貧書系”文化扶貧出版工程的整體構想。
這一構想,得到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的支持。2018年3月,研究出版社與原國務院扶貧辦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正式啟動“中國扶貧書系”文化扶貧出版工程。與此同時,研究出版社與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等機構有關扶貧主題圖書的出版工作順利有序推進。
“‘中國扶貧書系’包括思想理論類(書寫中國扶貧理論話語)、政策普及類(權威宣講扶貧政策要義)、典型案例類(解析脫貧攻堅成功奧秘)、扶貧故事類(講好中國扶貧故事)、紀實文學類(展示新時代脫貧攻堅實踐扶貧歷程)、教材培訓類(突出抓好各級扶貧干部學習培訓)等六大專屬領域。”趙卜慧介紹說,“中國扶貧書系”系統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全方位展示擺脫貧困歷史經驗、脫貧攻堅新成就以及精準扶貧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為脫貧攻堅注入思想活力、精神動力和實踐能力。
趙卜慧介紹,在推進扶貧圖書出版過程中,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全力支持,設立扶貧產品線項目建設專項扶持啟動資金。全社領導班子一線督戰,作表率,打頭陣,率領理論與政策研究事業部、重大題材項目部、人文社科編輯部、國際業務部等核心骨干編輯團隊盡銳出擊,全力打造扶貧產品線主題出版陣容。上述努力,讓研究出版社在扶貧題材主題出版領域贏得一席之地,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傳播力。
“今后,我們將立足自身,對外打響主題出版品牌,對內樹立主題出版立社信念,做實做足扶貧題材主題出版拳頭產品。”趙卜慧說。
■鏈接
助力脫貧攻堅 我們一起走過
2020年12月28日01版通訊《“一根網線”牽出農民幸福生活》,報道了中原出版傳媒集團10年來通過開展資金幫扶、產業幫扶、文化幫扶、黨建幫扶等一系列精準幫扶工作,使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脫貧奔小康的感人故事。2020年,該村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特產品480萬元。
2021年1月26日03版通訊《體量不大,闖出主題出版一片天》,報道了研究出版社始終堅守主流出版陣地,打造主題出版高地的經驗和故事。該社20年來力求“小而優、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美”,致力于深入宣傳黨和國家的戰略方針和建設成果,特別是宣傳脫貧攻堅的政策及其英模事跡,形成了鮮明的主題出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