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成
筆者是一個短視頻的忠實用戶,除了看一些輕松搞笑的內容外,最愛的就是它的實用內容。有才華的創作者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將生活與學習的竅門闡釋清楚,滿足了筆者碎片化的提升需要。近日,筆者看到某平臺負責人在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說“低智洗腦短視頻像豬食”時,認為這個評價是將短視頻用戶放到了一個對立面上。
俗話說批評使人進步,但前提是這個批評必須理性公平,如果一個批評摻雜了過多的個人情感,那就只能算是一場情緒的發泄,“豬食論”即是如此。
首先,“豬食論”有失公允。對于長短視頻來說,評價的唯一標準只能是內容本身,而不在于長短。下定論是容易的,闡明它背后的支撐點為行業提供借鑒不易。僅僅因為個人情緒就說出“低智洗腦短視頻像豬食”這樣的評論,不如反思一下長視頻平臺上粗制濫造的網絡大電影為何未達到一定標準。客觀地說,這次長短視頻之爭使得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火藥味十足,各大平臺間的競爭與拆臺,擠壓了輿論場應有的理性討論空間,也使得真正有建設性的意見淹沒在這場喧囂之中。
其次,“豬食論”侮辱性極強。將內容比作“豬食”,那用戶又被比作什么?正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只要它符合法律法規,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就應該允許用戶有選擇的自由。就像是選擇食物一樣,正餐營養高,但人們也有選擇吃快餐的權利,也享有不被他人鄙視侮辱的權利。
“豬食論”出現后,業界除了憤怒以外,更多的是擔憂。最近長短視頻平臺紛爭不斷,從前段時間的版權之爭,到現在的內容之爭,各家都有著自己的盤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爭論的各方目前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破壞力,在爭論中普通用戶不斷地被代表,甚至被強迫做選擇,仿佛當年“3Q大戰”的硝煙還彌漫在整個網絡空間。對此,筆者建議,各平臺都降降火氣,沉下心來做好平臺與內容,以真實力應對挑戰,這樣勝算反而要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