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一口皮箱蘊精神 一塊懷表映初心

  □本報記者 湯廣花

  “黨員的堅韌、奉獻精神和凝聚力,深深感染著我、激勵著我。”日前,在參加長江日報社組織的“講學黨史故事”活動后,“90后”記者丁傲岸感慨,單純自己閱讀,和自己理解了再講給觀眾聽,感受大不一樣,“我們不僅要熟知故事情節,還要體會其內涵和意義,才能吸引觀眾,引起共鳴”。

  5月15日起,長江日報社組織10路青年記者分別前往10處紅色文博場館,選擇有代表性的紅色故事,向市民、游客講述。活動中,丁傲岸來到位于漢口的八七會議會址,講述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堅持真理、敢于斗爭的故事,并通過任弼時用過的一把小提琴,展現其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

  黨史故事如何悟得透、講得明,是記者們關心的問題。記者晉曉慧的講解對象是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她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自己曾多次路過該舊址,卻沒來得及細細品讀這棟三層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蘊含的精神。講什么故事合適呢?晉曉慧反復思量,并通過與館長交流,多方查閱資料,最終決定從小切口著手,向參觀者講述一個不被人熟知的故事——任作民的行李箱。自1921年出國留學到1942年在延安去世,這口皮箱一直跟隨著他。

  記者劉慧也一直在思考“選擇講解哪一個黨史故事才能抓住觀眾”,通過向館方請教和學習相關資料,最后決定講解“黨史上的反貪第一人”鄧恩銘的故事。5月18日,劉慧走進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面對眾多市民、游客將這一紅色故事細細道來,引得大家聽得入神。

  此次活動中,年輕記者們各展特長,精心講好黨史故事。“1923年2月4日上午9時,林祥謙正是用這塊懷表,確認時間后下達罷工令,京漢鐵路大罷工第一聲汽笛拉響,轟轟烈烈的罷工斗爭開始了!”“90后”記者雷衎在二七紀念館“客串”講解員,向觀眾講述了一塊懷表背后銘刻著的熱血歷史。他告訴參觀者,這塊懷表靜靜躺在紀念館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要將先烈的精神牢記心中。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記者張珺站在夏明翰烈士照片旁,高聲背誦:“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首氣壯山河的革命詩篇引發參觀者共鳴。

  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記者鐘磬如向觀眾講述了瞿秋白和妻子楊之華珍貴合影的故事,“00后”大學生郭春芳感慨:“博物館里的好多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了解。”見習記者鄧楠在武漢中學舊址講述了董必武的故事,她說,將偉大的革命精神融入內心,傳遞他人,是當代青年的使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