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教育在線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山東如何辦好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作業負擔重咋解決>>

嚴控學生作業量實行“彈性作業制”

如何解決學生作業負擔重?記者注意到,針對作業相關問題,今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辦學基本規范》給出明確要求。

規范指出,應建立學生作業統籌和公示制度,調控學生作業時間。科學設計作業,不布置重復性和懲罰性作業。教師對診斷反饋性作業全批全改,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者要求家長評改,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嚴格落實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減輕教師額外負擔。

規范下發后,學校落實情況如何?

舉例來說,桓臺縣實驗中學建立起家庭作業審查制,嚴控學生的作業量。具體做法是,每天作業由年級主任統籌審核,級部主任匯總各科作業,下午放學前班主任到班級集中布置。為保障學生睡眠時間,學校還施行了“彈性作業制”,學生完不成作業的,家長出具證明即可。

怎么保證實施?對于學生們的作業,桓臺縣實驗中學各備課組統一布置,由年級主任審核把關,一旦查實有違規現象,將會按學校有關規章制度,取消當年評優和評聘資格。

記者還注意到,為保證學生的作息,規范要求保障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小學生不少于10個小時,初中生不少于9個小時,高中生不少于8個小時。

課后托管難咋協調>>

課后服務覆蓋486.51萬小學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放學后孩子沒人管,成了不少上班族家長們的頭號煩心事兒。也正因如何,為了有人“看”孩子,不少家長直接把放學后的兒女,推向教育機構,這毫無疑問加重了初中生校外培訓的負擔。如何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成為橫亙在山東教育部門的第一要緊事。

為了解決家長托管難題,山東在全國率先推行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推進有需求的中小學生全面保障。

“要指導學校為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拓展。”在談及“雙減”工作時,省教育廳廳長鄧云鋒曾指出,要積極爭取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館、文化館等人力資源,引進退休教師、社會志愿者和專業人士到校,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輔導。

在推行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以來,各地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了探索。舉例來說,在延時期間,濰坊市高新區東明學校語數英教師輪流值班,統一為學生答疑,保證問題疑惑不出教室。

此外,為了減輕學生課外負擔,解決學生輔導作業的困難,該校還借助延時服務開展了各類相關活動,保證小學中高年級書面作業不出校門,讓學校的責任回歸學校,將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將陪伴孩子的時間還給家庭。

不僅如此,濰坊市高新區東明學校開展的延時服務,每20分鐘還設置兩分鐘休息活動。針對特殊情況學生,實行作業減免,不搞一刀切,保護學生對作業的主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征集家長、學生需求后,學校把課后服務變成發展學生興趣特長、實施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逐步改變學校單純的自主作業、自主閱讀等服務形式,讓學生利用校內時間學足、學好。

在桓臺縣實驗中學,課后服務首先滿足對學生的集中看管照顧,在此基礎上,開展包括作業輔導、課外閱讀、讀書交流,以及體育、藝術等社團活動,從而使小學部的學生做到作業不出校門。

記者了解到,截止6月底,我省小學課后服務惠及小學生486.51萬名,實現了有需求的小學生全面覆蓋。初中課后服務惠及初中學生81.45萬名。

入學手續繁咋優化>>

嚴禁各類奇葩證明重復證明

往年在中小學招生時,家長需要到學校現場報名,攜帶的證明材料多、排隊時間長,人工審核還總容易出錯,有些家長往返多次也不一定能完成,給群眾辦事帶來很多不便。針對報名入學提交資料多、跑腿排隊難等問題,山東省教育廳明確,各地對要求提供的入學證明材料,應提前向社會公布并備注其必要性。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戴龍成介紹,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實際辦理程序復雜繁瑣且有關單位無法證明的、可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原則上一律取消,嚴禁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

具體到日照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56所,在校生29.85萬人,每年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入學人數近7萬人。日照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以來,該市將公安、人社等5部門的常駐人口,不動產登記、交易網簽合同、個人參保等基本信息數據資源,全部接入義務教育招生平臺,通過數據共享直接從網上調取房產、戶口等相關信息,不需要家長再提交證明材料,實現招生入學零證明。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招生及報名審查需要近一個月時間,現在基本上一周就可以完成。而報名信息直接調用相關部門數據,也防止了誤填誤判,從源頭上避免證明材料造假。更重要的是,家長們“跑多個部門索取證明材料”、“到學校排隊等候”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

學位供應少咋處理>>

年內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及中小學各200所

在56人以上中小學大班額動態清零的基礎上,山東推進中小學、幼兒園資源建設,防止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和幼兒園“入園難”問題反彈。

舉例來說,今年2月份,省教育廳會同公安部,對80個預測學位缺口較大的縣(市、區)進行預警提醒,提前布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防止出現學位不足問題。

具體來看,青島西海岸新區投入136億元,新建改擴建172所顏值高、配置優的中小學幼兒園,新增83750個學位,不斷滿足家長和學生對優質學位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三五”期間,青島西海岸新建配套幼兒園學位規劃指標,由千人30座提高到50座,中小學班級內配標準比“十二五”翻一番。

戴龍成介紹,我省年內規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各200所。截至6月底,各地已開工建設幼兒園229所,新增幼兒學位5.6萬個,提前完成了年度建設目標;開工建設中小學244所,新增中小學學位7.5萬個,防止了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反彈。

優質資源缺咋改進>>

建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試點

今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啟動教育強鎮筑基行動,主要是以鄉鎮駐地中小學、幼兒園為著力點,著眼于彌補鄉村學校辦學差距靶向施策,輻射帶動鄉村教育水平整體提高。

舉例來說,莒縣現有186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11.8萬名在校生。其中,鄉村學校175所,在校生8.3萬名,占全縣在校生總數的七成。雖說“有學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但學生和家長對“上好學”的需求日益強烈,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正面臨新的挑戰。

為幫扶薄弱學校,地處魯東南的莒縣開始實施跨校走教幫扶。簡單來說,就是鼓勵首席學校教師通過“走教”形式,到薄弱學校幫扶授課,由“學校人”變成“學區人”。對學校來說,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力量匱乏問題。

在此基礎上,莒縣選派22名“黨員校長”到鄉村薄弱學校掛職,引優質資源,挖發展潛力,幫助學校完成“私人訂制”方案,全力打通鄉村教育振興的“神經末梢”。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還是教育部目前支持建設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試點的唯一省份,為的就是補齊鄉村教育短板,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戴龍成說,力爭到“十四五”末,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培育形成一大批新優質學校,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來源:齊魯晚報